“11月,我们在深圳地区单月新增用户的数量较之前水平有接近400%的增幅。”阿里巴巴B2B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朱磊近日向记者透露。
随着上半年全球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需求紧缩,广东地区的外贸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直接。而此时,中小企业大量选择B2B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展海外市场,就成为企业“突围”出口困境的主要路径之一。
记者从近日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获悉,深圳被寄予厚望来引领珠三角区域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渠道创新,恰好能够成为企业管理经营创新的突破口,这正逐步成为深圳中小企业主们共同抉择。
“这表明深圳的企业在主动出击,积极迎战目前的形势。”朱磊分析,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激增,正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外贸形势变化以及企业自主进行渠道创新的进程。
新用户注册激增
记者从阿里巴巴深圳分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近期来看,深圳地区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选择网上电子商务的模式来拓展出口渠道。“这几乎可以认为是激增。”朱磊判断。
11月份阿里巴巴在深圳地区新签600多个客户。相对今年前半年月均150个的签约量来看,400%增幅意味着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中小企业进驻阿里巴巴的速度一下子翻了两番。而新增客户主要集中在深圳的传统加工制造密集的龙岗,以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的宝安地区。
朱磊分析,持续紧缩的外贸形势,让深圳的中小企业主逐渐放弃“坚持熬过冬天”的想法,而是积极地拓展外贸出口渠道。具有海外推广营销优势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成为了自然之选。
“现在国外的经济形势不好,采购商逐步放弃了到现场实地看货下单的做法,注册网上B2B业务的用户,能让国外的买家在节省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产品和企业讯息。”在华强北电子市场经营电子配件近5年的深圳佳贝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江小华告诉记者,“上半年柜台前的生意清冷,使我们不得不想着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选择电子商务也能降低自己的渠道建设的成本。”
据艾瑞咨询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研究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规模达14.3亿元,同比增长32.4%。
报告分析,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外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消费需求明显降低,对中国出口订单缩减,加剧了出口困难的局面,因此运营商在开拓新付费客户上遭遇到阻力”。
深企引领“渠道”创新
在外贸形势趋紧之际,中小企业的创新成为被动的选择。领航实业(香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辉给记者分析,大部分企业主不是没有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生意好做的时候,不创新也能有市场。“但在这一轮突发的经济危机之中,中小企业一下子面对国外订单萎缩、人民币升值过快、现金流严重不足等多重困难重压之下,创新就成为了唯一的突围办法。”刘辉坦言。
刘辉告诉记者,这个时候企业再想创新可能会面对“心有余而力不足”,启动创新的大量成本并不具备,另外创新启动后的收益也要有一个时间段才能显现出来。企业如何度过这两个瓶颈是关键。
朱磊分析,创新的多元性意味着企业可以从诸多创新环节中,选择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环节入手,“外贸出口渠道以及方式的网络化创新,应该成为重要的突破口之一”。
从数据上分析,深圳阿里巴巴用户规模在居首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省。这意味着,深圳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外贸渠道转型的进程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标杆。
记者获悉,目前广东省正在要求各级政府“抓住世界经济新生的倒逼机制机会;抓住中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和转型升级”。
至少从销售渠道的创新来看,深圳企业正在变被动为主动、变后发为自觉地去调整适应。创新之势,正从借助B2B外贸渠道这一点,向全面创新蔓延。
没有创新就没有“新商业文明”
最早提醒中小企业过冬的马云,坚信机遇已经来临。“昨天的已经过去,我觉得悲哀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假如没有这场变革,怎么会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比别人提前适应这个环境,谁先适应谁就有机会。做企业至少是5年和10年的考虑,2—3年的灾难不算什么灾难。”
阿里巴巴方面举例,在市场需求充足时,有许多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而局限于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以IPHONE手机贴膜为例,日本企业生产的贴膜一张利润高达5美元,而国产贴膜仅有0.05元人民币,价差高达700倍,而二者区别仅为日产贴膜不沾消费者脸上的油脂而已。
30年前,还有企业没有配备电话、传真;15年前,电脑、互联网尚未成为企业的必需……如果今天,企业仍然不具备这些“创新手段”的话,生存将难以想象。世界是平的,电子商务将是打开全球贸易市场的最有效渠道。在危机中活下来、活得好的企业,一定是追求创新的企业。这也是未来的新商业文明倚重电子商务的根本。
统计数据显示,有地区的常规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公司),每年自然淘汰率达30%左右,而该地区采用电子商务的公司倒闭比例几近为零。 |